close
東隆五金打開重生之鑰
管理雜誌368期(2005年2月) 文/李宜萍
2005/2/28
【字體】放大 | 正常 | 縮小
東隆五金重生的故事,是台灣二十多年來企業向法院申請重整能轉型成功的第一個案例。1998年東隆五金向法院申請重整時,被掏空新台幣八十八億元,累計虧損七十八億元,負債八十一億元,總資產四十八億元,負淨值三十二億元,也就是資產變賣來償還負債還欠債權人三十二億元,從財務上來看,這家公司已經不存在了。

但從產業結構面來看,東隆五金尚具備核心競爭優勢。鎖製品組合的產品研發、製程技術堪稱亞洲第一,「東隆五金還有被救活的『機會』,」現任東隆五金副董事長陳伯昌分析。

1998年,東隆企業重整的關鍵時刻終於來臨。陳伯昌邀請前中鋼董事長王鍾渝擔任董事,理律事務所律師林秀玲擔任執行董事,開始進行三階段重整計畫。

第一階段:六個月的磨合期

第一年的前六個月,陳伯昌並沒有改革整頓的實際作為,他只是做了幾項準備動作。

一、接觸員工,讓員工接納信任他:六個月的時間,他住在嘉義工廠,和員工一起上班、吃飯、下班,和基層員工談工作狀況與生活狀況,希望員工能夠接納他、信任他。

二、掌握現金流量,避免繼續累積虧損:當業績掉了四成後,他發現工廠的計畫性生產會造成產能過剩、庫存壓力。於是改成訂單生產,依客戶訂單需求來安排生產。

三、與全球大廠洽談OEM代工製造合作計畫:重整初期,陳伯昌親往美國最大工廠洽談委外代工事宜,由於恰巧符合對方需求,因此合作事宜不久就展開。

四、研究組織圖變化,了解組織特性與流程演進:這段期間,陳伯昌經常在辦公室裡研究評估組織圖的變化,以此來了解行業營運流程特性,掌握每個特性,以避免隨便下命令,造成錯誤的決策。

五、了解公司幹部:透過各種管道了解公司重要幹部的背景、專長、經歷過哪些工作及個性,他避免從單一管道檔案資料中了解,儘可能透過員工口中,或私底下與他們聊天蒐集資訊。

第二階段:提升內部管理效率

為了提升組織管理效率,組織全面性調整,有二十幾位幹部調動、裁撤。組織一調整,當月份以後的毛利從20%上升至25%,當年淨利由虧損提升為九千萬元。

一、全面性組織調整、精簡製造廠編制:組織全面性的翻修,將六個工廠精簡為二個工廠,二十多個部門縮編成十三個部門,成立集中生產管理單位。

二、調動經副理級以上幹部,活化組織:配合組織調整調動二十幾位幹部,希望新任者能落實管理執行。並且以優退、資遣方案,解除不適任的人。

三、解決非營運面的重整法律問題:當時東隆將閒置資產兩棟大樓賣掉變現,提高營運資金的安全部位。此外與外部債權人談妥每年償債計畫,說服舊客戶再度接受財務逐漸改善的東隆,讓它有起死回生的機會。

第三階段:財務重整工程

第三年為了調整東隆的財務股權結構,提高股票價值,實施大幅度減資,再高溢價增資,發行可轉換可贖回的特別股,將面值十元的股票溢價發行,以四十八元高價出售給國泰人壽等股東,大幅改善財務結構。2003年6月累計虧損十四億元,到12月時,累積虧損已經補平。2004年9月負債5.6億元,淨負債比淨值為0.6比1,財務結構步入穩健階段。

東隆打開了重重的重生之鑰,重整成功的要素,就在於明確的變革,以及絕地反攻的決心,陳伯昌做到了,東隆也預計在2005年7月重回上櫃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o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